說到真人騷(Reality Show),(奪寶奇Show)和(生還者)絕對是我的至愛。但隨著每季發展變得公式化,追看的意欲亦慢慢減退。(題材方面,我也對模特兒、化妝、歌唱全無興趣)直至看到明珠台在月初播放的(我要做廚神)第三季第一集,令我對追看真人騷的興趣重新燃起,每個星期坐定定等睇,上班錯過了亦要馬上回家看重播,最後更加抵擋不住誘惑上網一口氣追完。
睇人煮餸,有何吸引?
廚藝比賽本身並不刺激,但美國的大製作確實把煮餸節目變得極為刺激,其實技倆也不外乎:碎密剪接製造緊湊感 + 乞人憎背景音樂產生「分秒必爭」感覺 + 參賽者、評判、淘汰過程戲劇化……不過﹗將每項元素也發揮得最好,就算明知有「劇情」成份,也看得過癮。
我沒有看過前兩季的,但單以本季的賽制來說,的確令「鬥煮餸」變得多元化。
Mystery Box:每集必有的第一項挑戰。每人均獲分發一個Mystery Box,參賽者要在1小時內用Box內的未知食材製作一樣食物。每集的食材主題均有不同,最深刻的絕對是「動物內臟」(有睪丸)以及「生海膽」。勝出的一人可以在淘汰賽中獲得優勢。
Elimination Test:故名思義是淘汰賽。會以食材、煮食用具、煮法為題要求參賽者在限時內完成菜式。最後在表現最差的3人中至少淘汰一人出局。Mystery Box勝者有時可以獲得豁免權,更加有權分配各人的食材/用具,盡見人性。
Team Challenge:在不同場所舉行的隊制賽。分成2至3隊為特定的客人(軍人、牛仔、米芝蓮餐廳客人……)設計及供應菜式,由客人投票決定勝出隊伍。順帶一提,隊長挑選隊員時的心理戰亦是刺激所在。落敗隊伍需參加Pressure Test。
Pressure Test: 落敗隊伍回歸個人,各人要在限時內完成裁判不同的高難度題目。最終戰甚至是1小時要焗3種不同味道的梳乎里﹗而且到後期會出現單挑生死戰。最差1人會被踢出局,是最緊張的一節。
復活戰:在最後6強時突入的熱血環節﹗就像Liar Game中的敗者復活戰,之前被淘汰的8人對戰,勝出之1人可以重回比賽。
Master Chef的賽制玩盡食材、廚具、煮法、菜式設計,以至煮食而外的(同時是真人騷不可或缺的)心理戰,豐富性絕對不會受制於「煮食」給人的刻板印象。
又愛又恨的角色扮演
細佬孤陋寡聞,歐美烹飪界天王只up得出Jamie Oliver和圖中間的Gordan Ramsay,對於Gordan在內的三名評判的來頭毫不了解,但是三人扮演的角色就如上圖一樣清晰:肥仔Graham是和善的好人、光頭Joe是刻薄挑剔的醜人(試過將參賽者的完成品怒扔進垃圾桶),而Gordan則是有讚有彈的中間人。
而參賽者的「角色」,更加令人看得直呼過癮,以下是個人對一些參賽者的印象。
BECKY: 設計菜式、技術、擺盤面面俱全,她的自信也未至於自大狂妄,頗喜歡。
FRANK: 意大利靚仔,擅長擺盤、領導隊伍,不過有點偽君子的感覺 ─ 口說要做個好人,但轉過頭就拋棄隊友,也試過佈局令其他選手陷入苦戰。
MONTI: 擅長簡單菜式的少婦,經常手忙腳亂,說話也很有趣,很喜歡她。
DAVID: 實力極飄忽,感覺上就是一個性格熱情但不善和人溝通的肥仔。
RYAN: 「奸角」,眾矢之的。曾分配活蟹給盲人CHRISTINE。甜品是他的弱點。
TALI: RYAN的老死,起初對他極度反感,但後來覺得他自大得有趣。擅長破壞食材鮮味……
MIKE: 超喜歡的牛仔,雖然實力中游但性格十分討好。
CHRISTINE:盲人,但天賦極佳的味覺和調味能力,擅長亞洲菜和菜單設計,性格和藹可親,是我的最愛。
每個參賽者之間的衝突和關係,是真人騷刻意營造的重要一環。幾成劇情、幾成真實當然無人知曉,但第三季Masterchef的比賽氣氛並沒有太多明爭暗鬥或惡性競爭,「奸角」Ryan和Tali也純粹是性格不討好而非第四季的勾心鬥角。整體來說,第三季可謂是洋溢著溫情、感動位。
P.S 追完20集Season 3的日子(5月26)正正是Season 5的首播﹗巧合﹗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